close

31 33 38 35
「露營」最近在台灣似乎慢慢形成了話題,除了之前許多的露營社團組織了不少的活動,像是Go Camping Taiwan, 或是熊村、雪花村......這些具有質感而且有教育意義的活動,讓被稱為寶島的台灣,以及住在這個寶島上的人們,有了再一次重新認識的機會。

其實從遠古時代開始,在外野炊、搭設臨時休憩場所的那種意識與概念,早就經過代代相傳,留存在我們的DNA當中。不過要一直到19世紀後半開始,野外生活才開始被認定是一種具有教育意義的事情。加上近代產業革命之後,透過團體生活重新建立人與人之間的信用與信賴關係,就成了現代露營的另一項意義。

現代風的露營活動,最早應該是1861年從美國開始,接著YMCA以及德國的候鳥體驗營(Wandervogel )拉起了露營的新序章,不過,台灣的露營活動起步很晚。因為在二次大戰結束之後,在社會條件的困難以及戒嚴令的實施,像露營這種兩、三個人以上,往山裡、水邊搭起帳篷埋鍋造飯的事情,是很難被允許的,所以當時唯一的露營活動,就是由童軍團展開的教育,是唯一可考的露營活動。

台灣戰後第一場的夏令營,應該是1950年6月由台北YMCA在龜山辦的兒童夏令營,接著還有1953年7月由救國團辦了八個梯次的暑期戰鬥營。不過,這些露營與其說是享受露營的自然、自由、舒適的風氣,還不如說是另外一種的「戶外教學」。一直到1987年解除戒嚴令,中華民國露營協會在1988年爭取到了國際露營總會1991年的國際大會主辦權,那時候家庭露營以及房車露營,才開始有所起步。

37 32
隨著個人、家庭露營活動的興起,露營的禮儀就非常的重要。日本的戶外運動家德久球雄,就提出了三個要點:

①不造成他人困擾

露營雖然是在野外,可以盡情的享受自然的開放與自然,但是露友之間的相互體諒、幫助也很重要,雖然是短短的三天兩夜或是兩天一夜,相逢自是有緣,搭營後打打招呼,入夜後控制音量,給自己也給別人留下一點自由的空間。

②露營分工中,擔負起自己該有的責任

一般來說,不管是小團體露營或是家庭露營,所有的事情都得親力親為才行,而這也是露營的特色與奧義。一起出來的露營的朋友,彼此之間相互分工,從搭營、料理、清潔、整理、團康等等,每個人主動分工,把自己能力可及項目,完美的呈現。

③不污染大自然

當我們在大自然中搭起帳篷,享受自然美景時,最能夠體會到大自然是如何的支撐著我們人類的生活,所以更該有一顆感謝、謙遜的心情才面對支持我們的環境。就如同登山友們,他們為了防止登山造成自然環境的衝擊(impact)所以就有提出(Impactless)的概念。同樣的,當我們露營的時候,除了維持環境整潔之外,對於身旁的花草樹木,也該有這個impactlees的概念才是。(jo)

arrow
arrow

    Joelfukuzaw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